大雪節氣,艾灸助你溫補避寒,保暖藏神
導讀:每年公歷12月7~8日為大雪節氣。大雪,顧名思義,是指雪量大。大雪以后,各地氣溫顯著下降。冬屬陰,應注意保暖,以固護陰精為本,宜少泄津液,故冬“去寒就溫”,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。在大雪節氣,人們應該注意風邪和寒邪的侵入,尤其是頭部和腳部。這是因為,一些疾病的發生與不注意保暖有很大的關系。中醫認為,人體的頭、胸、腳這三個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襲,但不可暴暖,尤忌厚衣重裘。
此時艾灸能溫補助陽、補腎壯骨、養陰益精,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,促進新陳代謝,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。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,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于體內,有助于體內陽氣的收藏。
溫補避寒,保暖藏神的穴位: 志室穴、中脘穴、梁門穴、內關穴
●一般艾灸
艾灸志室穴
志室穴的位置:志室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(4橫指寬)處,左右各有一穴。
艾灸方法:宜采用溫和灸。被艾灸者俯臥,艾灸者手執點燃的艾條,對準穴位,距皮膚1.5~3厘米處艾灸。
艾灸時間:每日1次,每次3~15分鐘,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。
作用功效:清熱,利濕,解郁。
●辨證加灸
癥狀:大雪時節胃潰瘍加重
加灸中脘穴
中脘穴的位置:中脘穴位于上腹部,前正中線上,在肚臍正上方4寸(6橫指寬)處。取穴時,采用仰臥位,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中點即為中脘穴。
艾灸方法:回旋灸。被艾灸者仰臥,艾灸者站于一旁,手執艾條以點燃的一端 對準艾灸部位,距離皮膚1.5~3厘米,左右方向平行往復或反復旋轉艾灸。
艾灸時間:每日灸1~2次,每次灸10~15分鐘。
作用功效:和胃健脾。
加灸梁門穴
梁門穴的位置:梁門穴位于臍中上4寸,前正中線旁開2寸(3橫指寬)處,左右各有一穴。
艾灸方法:溫和灸。被艾灸者平躺,艾灸者站于一旁,手執艾條以點燃的一端對準艾灸部位,距離皮膚1.5~3厘米處艾灸。
艾灸時間:每日灸1次,每次灸15分鐘,10日為1個療程。
作用功效:調中氣,和腸胃,化積滯。
加灸內關穴
內關穴的位置:內關穴位于手臂的內側,腕關節橫紋中央上2寸處,左右手各有一穴。取穴時,將右手中間的3指并攏,無名指放在左手腕橫紋上,右手食指與左手腕交叉的中間點就是內關穴。
艾灸方法:溫和灸。取坐位,手執點燃的艾條,對準穴位,距皮膚1.5~3厘米處艾灸,以感到艾灸處溫熱為度。
艾灸時間:每日灸2~3次,每次灸10~20分鐘。
作用功效:理氣止痛,和胃降逆。
【免責忠告】此文章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刪除。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,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