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廉穴
導讀:下廉穴歸屬手陽明大腸經,有緩解治療頭痛、目痛、腹脹、腹痛等作用,下廉穴的位置:前臂背面橈側,肘橫紋下4寸,詳見本文圖解下廉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。
【下廉穴的準確位置圖】
【圖解下廉穴的位置】
下廉穴屬于手陽明大腸經,下廉穴位于人體的前臂背面橈側,當陽溪穴與曲池穴連線上,肘橫紋下4寸。
【3秒鐘取穴】先找到上廉穴, 向下量1寸即是。
【取穴技巧】在陽溪穴與曲池連線下2/3 與上1/3 的交點處。
【穴位解剖】穴下為皮膚、皮下組織、前臂筋膜、肱橈肌、橈側腕短伸肌、旋后肌。皮膚由前臂外側皮神經分布。針在皮神經前方經皮下筋膜穿前臂筋膜,在橈側腕長伸肌腱的背側,經過橈側腕短伸肌腱,進入旋后肌。以上諸肌均由橈神經深支支配。
點擊查看:同身寸法》》【1寸、2寸、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】
【穴名解說】
“下”,下與上相對,指下部或下方。“廉”,廉潔清明也。下廉名意是指本穴下部層次的氣血物質潔凈清明。本穴物質是由溫溜穴傳來的水濕云系,此水濕云氣在本穴的位置是天之天部,而天之下部的氣血物質相對處于廉潔清靜,故名“下廉穴”
【下廉穴位的作用功效】
腹痛、腹脹、腸鳴音亢進、頭痛、眩暈、目痛、牙痛、肘關節炎、肘臂痛、上肢不遂,手、肘、肩無力。
【功效】平肝潛陽,調理腸胃,通經活絡
【穴位配伍】下廉穴配足三里穴,適用于腹脹、腹痛
腹脹配伍穴位:天樞穴、中脘穴、足三里穴、下廉穴
疾病概述:腹脹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癥狀,引起腹脹的原因主要見于胃腸道脹氣、各種原因所致的腹水、腹腔腫瘤等。臨床上常見的引起胃腸道脹氣的疾病有吞氣癥、急性胃擴張、幽門梗阻、腸梗阻、腸麻痹、頑固性便秘、肝膽疾病及某些全身性疾病。妊娠晚期也可引起腹脹,但屬生理性的。
按摩順序與技法:先按摩臍中旁開2寸的天樞穴2分鐘;再按摩前正中線上,臍中上4寸的中脘穴1分鐘;接著刮足三里穴1分鐘;最后按摩下廉穴1分鐘。
頭痛配伍穴位:頭維穴、神庭穴、下廉穴
牙痛配伍穴位:頰車穴、地倉穴、下廉穴
這個穴位位于手部,因此也稱“手下廉”。主治胸脅小腹痛,偏風,熱風,冷痹不遂,風濕痹。對我們現代人來說,這個穴位還有一個作用非常好,就是它能夠幫助我們調理腸胃。
【養生保健】下廉對運動系統疾病有一定的療效,如網球肘、肘關節炎、肘臂痛等。疼痛難忍時,可將食指與中指并攏,以指腹垂直按壓此穴,左右臂各1~3分鐘,疼痛就會減輕。
經常配合按摩上廉、下廉,每次1~3分鐘,對手臂具有良好的保養作用。
【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】
按摩下廉穴按摩方法:用是指指腹按壓下廉穴,其余四指握在手臂上,注意按壓時力度要適中,每次按摩5分鐘,每日2次。
【按摩療法】用大拇指按摩下廉穴100~200次,每次堅持,能夠治療腹痛腹脹、前臂痛等疾?。ㄓ弥兄钢父谷嘟浨?,每次左右各按4-5分鐘)。
【艾灸療法】用艾條溫和灸5~20分鐘,每天一次,可改善腹痛、頭痛、風濕痹痛等。
【刮痧療法】用刮痧板的1/3邊緣接觸皮膚,從上向下刮拭下廉穴,力度稍重,出痧為度,可調理腸腑、通經活絡。
【刺灸療法】直刺0.5~0.8寸,局部酸脹,針感可向手臂及手指放散。
【功能作用】疏經通絡,清腸利腑 此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之穴,手陽明大腸經上達于面與督脈交會,其氣上達于頭,故可通調頭面經氣,疏瀉頭面風熱,治療頭痛眩暈、目痛等;通過調理陽明經氣血,治療循經的肘臂疼痛;此穴通過調理大腸經氣而具有清腸利腑的作用,可治療腹脹、腹痛等腸腑氣滯、熱郁之疾;可治療乳癰是因為足陽明經分布乳房,而手足陽明經氣相通,此穴通過清瀉陽明郁熱,疏通陽明經氣而起到治療作用的。
【別名】手下廉
【穴位相關閱讀】
【免責忠告】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刪除;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,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