維道穴
導讀:維道穴歸屬足少陽膽經,有緩解治療月經不調、陰挺、陰道炎、疝氣等作用,維道穴的位置:髂前上棘的前下方,詳見本文圖解維道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。
【維道穴的準確位置圖】
【圖解維道穴的位置】
【維道穴的位置】位于人體側腹部,當髂前上棘的前下方,五樞穴(橫平臍下3寸)前下0.5寸。
【穴位解剖】在髂前上棘前內方,有腹內、外斜肌及腹橫??;有旋髂淺、深動、靜脈;布有髂腹股溝神經。
【層次解剖】皮膚、皮下組織、腹部深筋膜、腹外斜肌、腹內斜肌、腹橫筋膜、腹膜下筋膜。皮膚由肋下神經和髂腹下神經的外側皮支分布。皮下組織內旋髂淺動脈有同名靜脈伴行,該靜脈匯入大隱靜脈。
點擊查看:同身寸法》》【1寸、2寸、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】
【穴名解說】
【維道穴】足少陽膽經,足少陽、帶脈交會穴。
【穴義】帶脈氣血由此傳向膽經。
(1)維道。維,系物的大繩或維持之意。道,道路。維道名意指帶脈氣血在此又繼續循膽經路線運行。本穴物質為五樞穴傳來的地部經水,膽經氣血在京門、五樞、維道此三穴實際上是借帶脈道路而行,至本穴后才交于膽經的居髎穴,本穴如有維持膽經氣血運行的連貫作用,故名維道。
(2)外樞。外,帶脈之外也。樞,門戶的轉軸也。外樞名意指帶脈氣血由此外輸膽經。理同維道名解。
(3)足少陽帶脈之會。本穴氣血既屬帶脈又屬膽經,故為足少陽帶脈之會。
【氣血特征】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。
【運行規律】循膽經下傳居髎穴。
【功能作用】維持膽經的氣血運行。
【維道穴位的作用功效】
【主治病癥】少腹痛、腰胯痛,水腫、月經不調、陰挺、陰道炎、赤白帶下,睪丸炎、疝氣等
【作用功效】維道穴,利水消腫、調經止帶、健脾和胃。
【臨床運用】現今常用于治療腹脹,子宮脫垂,月經不調,帶下,腰胯痛。
【穴位配伍】維道穴配橫骨穴、氣沖穴、沖門穴、大敦穴治疝氣;維道穴配三陰交穴、中極穴、帶脈穴、五樞穴、太沖穴治治卵巢囊腫、閉經;維道穴配百會穴、三陰交穴、氣海穴、足三里穴治氣虛下陷之陰挺或帶下癥。
【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】
【針刺方法】維道穴,向外陰部斜刺0.8-1.5寸,局部酸脹(特別提醒:深刺可及子宮圓韌帶治療子宮下垂,局部酸脹可擴散至小腹和外陰部)
【艾灸方法】維道穴,艾條灸10-20分鐘,維道穴,艾炷灸3-5壯。
【穴位相關閱讀】
【免責忠告】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刪除;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,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