肩井穴
導讀:肩井穴歸屬足少陽膽經,有提高性功能、治療肩酸痛、頭酸痛、頭重腳輕、眼睛疲勞、耳鳴、高血壓、落枕、幫助入眠、疏導水液等作用。肩井穴的位置: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,詳見本文圖解肩井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。
【肩井穴的準確位置圖】
【圖解肩井穴的位置】
【肩井穴】位于肩上,前直乳中,當大椎穴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,即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。取穴時一般采用正坐、俯伏或者俯臥的姿勢。
【穴位解剖】有斜方肌,深層為肩胛提肌與岡上??;有頸橫動、靜脈分支;布有腋神經分支,深層上方為橈神經。
點擊查看:同身寸法》》【1寸、2寸、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】
【穴名解說】
【肩井穴】 Jiān jǐng(GB21),經穴名。出《針灸甲乙經》。屬足少陽膽經。手足少陽、陽維之會。別名:肩解穴,膊井穴。
【穴位含義】膽經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。
(1)肩井穴。肩,穴在肩部也。井,地部孔隙也。肩井穴名意指膽經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。本穴物質為膽經上部經脈下行而至的地部經水,至本穴后,經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,故名肩井穴。
(2)肩解穴。肩,指穴在肩部。解,散也。肩解名意指膽經的地部經水在此散解分流。本穴物質為膽經上部經脈下行而至的地部經水,至本穴后,經水一是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,二是未能流入地之地部的經水循地之表部溢流膽經之外,經水在此如同散解一般,故名肩解。
(3)膊井穴。膊,膀子,大肉塊之意。井,地部孔隙也。膊井名意指膽經下行至此的經水一部分滲入脾土肌肉之中。本穴位于肩上肌肉豐滿之處,為人體局部重力場的最高點,脾土中的水濕容易滲流外出,穴內的肌肉層中水濕因而稀少,由膽經上部經脈下行至此的地部經水也就不斷地滲入其中,故名膊井。
(4)手少陽陽維之會。本穴氣血為地部經水,氣血主要集中在地之表部,天部層次氣血因而處于空虛之狀,陽維脈的氣血及手少陽經天髎穴吸熱上行的氣血因此匯入穴內,故本穴為手少陽陽維之會。
【氣血特征】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涼濕水氣及地部經水。
【運行規律】天部之氣化雨冷降,地部經水一是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體內,二是滲入穴內的脾土之中,三是溢流穴外。
【功能作用】疏導水液。
【肩井穴位的作用功效】
1、治療頭酸痛、頭重腳輕、眼睛疲勞、耳鳴、高血壓、落枕等
2、緩解治療肩背痛、頸項痛、落枕、牙痛、乳癰、乳腺炎、肩周炎、肩軟組織損傷、上肢痛、難產、半身不遂、胞衣不下、肺炎、扁桃體炎、癱瘓、四肢厥冷、中風不語、諸虛百損等
3、提高性功能。
【作用功效】肩井穴,通絡止痛、活血利氣。
【肩井穴位配伍】肩井穴配足三里穴、陽陵泉穴治腳氣酸痛;治療乳腺炎特效穴。
【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】
【治法原則】寒則通之或先瀉后補或灸之,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。
【按摩手法】按摩肩井穴位的按摩力度不要過重、過久,尤其有血壓高或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不可久按重按。
【按摩肩井穴的方法】
1、用右手的食指,中指,無名指按摩左肩的肩井穴,用力按壓5秒之 后 慢慢放開,重復十次之后換左手。
2、用左手的食指,中指,無名指按摩右肩的肩井穴,依然是重復十次。
特別注意:孕婦不能按摩肩井穴,很容易造成流產的。
肩井穴的日常保健方法
按摩方法:按揉肩井穴時先以左手食指壓于中指上,按揉右側肩井穴五分鐘,再以右手按揉左側肩井穴五分鐘,力量要均勻,以穴位局部出現酸脹感為佳。每日早晚各一次。
溫灸方法:滴大林經絡通穴位按摩油,持扶陽罐溫灸該穴位,時間為三至五分鐘,讓罐體的紅外線及磁場刺激該穴位,可預治肩酸痛、頭酸痛、肩部僵硬、落枕等肩部疾病。
溫刮方法:滴大林經絡通穴位按摩油,持扶陽罐溫刮足少陽膽經(肩部),進行無痛刮痧,將該部位的寒氣、濕氣排出體外,1周2次,每次-5分鐘左右。
注:人體與自然近似,軀體如大地,血管神經如水道。當水道瘀塞時,土地無法灌溉,當血管神經不暢通,就會產生疾病。“百病皆起于瘀”。經過扶陽罐的溫刮,無痛刮痧,暢通血脈,使瘀塞直接排出,就達到了治病養生的療效。
【穴位相關閱讀】
【免責忠告】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刪除;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,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