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會穴
導讀:百會穴歸屬督脈,有緩解頭痛、頭重腳輕、痔瘡、高血壓、低血壓、目眩失眠、焦躁等作用;百會穴的位置:頭頂正中心,以兩邊耳尖劃直線與鼻子到后頸直線的交叉點。詳見本文圖解百會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。
【百會穴的準確位置圖】
【圖解百會穴的位置】
【百會穴】位于頭頂正中心,以兩邊耳尖劃直線與鼻子到后頸直線的交叉點(即:兩耳角直上連線中點);或以兩眉頭中間向上一橫指起,直到后發際正中點。
在日常生活中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人,取穴都是錯誤的,很多人習慣性說百會在頭頂,就來回的敲打頭頂,但是這百分之百不是百會穴,取百會穴一定要把頭有意識 的低下來,雙手它就會自然的落到正確的地方,兩耳尖直上,跟前邊中線的交匯處,這就是百會穴。仔細摸,它有一個小凹陷。
如果不低頭,要往后一點,特意的手要抬高,放到后面,大部分人能摸得到那個旋。百會穴的操作方法很多,比較最簡單的是用手指,用手指揉、按壓,用大拇指和中指放在百會穴上,來回的按壓就可以。
【穴位解剖】在帽狀腱膜中;有左右顳淺動、靜脈及左右枕動、靜脈吻合網;布有枕大神經及額神經分支。
點擊查看:同身寸法》》【1寸、2寸、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】
【穴名解說】
【百會穴】 Bǎi huì(DU20),經穴名,首見于《針灸甲乙經》,歸屬:督脈,別名:三陽五會穴,三陽穴,五會穴,頂中央穴,天滿穴,天蒲穴,巔上穴?!恫砂帯吩疲?ldquo;三陽五會,五之為言百也”,意為百脈于此交會。為手足三陽、督脈之會,被擊中腦暈倒地不省人事。百脈之會,百病所主,故百會穴的治癥頗多,為臨床常用穴之一。
【穴位含義】手足三陽經及督脈陽氣在此交會。
(1)“百會穴”。“百”,數量詞,多之意。“會”,交會也。百會名意指手足三陽經及督脈的陽氣在此交會。本穴由于其處于人之頭頂,在人的最高處,因此人體各經上傳的陽氣都交會于此,故名百會。三陽五會、三陽、五會名意與百會同,三陽指手足三陽經,五會指五臟六腑的氣血皆會于此。
(2)頂中央穴。此指本穴位于頭頂中央,無它意。
(3)“天滿穴”。“天”,天部。“滿”,滿盛也。天滿名意指穴內陽氣為滿盛之狀。理同百會名解。
(4)“天蒲穴”。“天”,天部也。“蒲”,古指草蓋的園屋,此指穴內氣血為人體的衛外之氣。理同百會名解。
(5)“巔上穴”。“巔”,頂也。“上”,上部也。巔上名意指本穴位處頭頂,且氣血為天之上部的陽熱之氣。理同百會名解。
(6)督脈足太陽之會。本穴物質為手足三陽經之陽氣匯聚而成,但以膀胱經及督脈傳入的陽氣為多,故為督脈足太陽之會。
穴居顛頂,聯系腦部:百會穴位居顛頂部,其深處即為腦之所在;且百會為督脈經穴,督脈又歸屬與腦。此外,根據“氣街”理論,“頭氣有街”、“氣在頭者,止之于腦”(《靈樞。衛氣》),即經氣到頭部的(手、足三陽)都聯系于腦。根據“四海”理論,“腦為髓海”。楊上善注說“胃流津液滲入骨空,變而為髓,頭中最多,故為海也。是腎所生,其氣上輸腦蓋百會穴,下輸風府也”。
可見,百會穴與腦密切聯系,是調節大腦功能的要穴。百脈之會,貫達全身。頭為諸陽之會,百脈之宗,而百會穴則為各經脈氣會聚之處。穴性屬陽,又于陽中寓陰,故能通達陰陽脈絡,連貫周身經穴,對于調節機體的陰陽平衡起者重要的作用。
【氣血特征】氣血物質為天之天部的充盛陽氣。
【運行規律】散熱冷縮后循督脈下傳前頂穴。
【功能作用】升陽舉陷,益氣固脫
【百會穴位的作用功效】
此穴為人體督脈經絡上的重要穴道之一,是治療多種疾病的首選穴,醫學研究價值很高。
1、主治:頭痛、頭重腳輕、痔瘡、高血壓、低血壓、宿醉、目眩失眠、焦躁等;
2、驚悸、健忘、尸厥、中風不語、癲狂、癇證、癔病、耳鳴、鼻塞、脫肛、痔疾、陰挺、泄瀉等;
3、治療眩暈、血管性頭痛、升陽舉陷、益氣固脫、清神醒腦、增強記憶力。
【作用功效】百會穴,醒腦開竅。
【百會穴位配伍】百會穴配腦空穴、天柱穴,可疏風散邪,主治頭痛;百會穴配復溜穴、后溪穴,可滋陰潛陽、醒腦開竅,主治眩暈;百會穴配復溜穴、行間穴,可育陰潛陽、疏風止痛,主治頭痛、眩暈;百會穴配行間穴、聽會穴、復溜穴,可滋陰清熱、醒腦開竅,主治耳鳴;百會穴配太沖穴、豐隆穴,可疏肝滌痰、開竅醒神,治療中風;百會穴配風府穴、陰陵泉穴,可疏風散寒,主治風寒頭痛;百會穴配合谷穴、曲池穴,可疏風散熱,治療風熱頭痛;百會穴配二白穴、長強穴,可升陽舉陷、益氣固脫,主治脫肛;百會穴配歸來穴,可益氣升陽、舉陷固中,主治陰挺;百會穴配合谷穴、足三里穴、天樞穴,可補中益氣、升陽舉陷,主治久瀉久??;百會穴配素髎穴、迎香穴,可補肺固表、疏經通絡,主治鼻塞。
現代研究:針刺百會穴透曲鬢穴、四神聰穴、懸厘穴等,能夠使患者血液流變學的各項指標得到改善,使腦組織細胞有一定恢復。刺激百會穴、前頂穴、四神聰穴等,對中風偏癱患者的大腦皮層中樞生物電活動有良好的調節作用。頭痛患者腦組織含氧及血流量明顯降低,針刺后改善了腦組織氧合血紅蛋白飽和度及血流量,從而起到通絡止痛的效果。
【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】
【治法原則】寒則補之灸之,熱則瀉針出氣。
【日常保健】用手掌按摩頭頂中央的百會穴,每次按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摩50圈,每日-3次。堅持按摩,低血壓的現象就會逐漸消失。
持扶陽罐溫灸該穴位,時間為三至五分鐘,讓罐體的溫熱、紅外線及磁場刺激該穴位,可預頭昏頭痛、失眠、陽氣不足、神經衰弱等疾病。堅持每天溫灸,有保健長壽的功效。
百會穴的操作方法很多,比較最簡單的是用手指,用手指揉、按壓,用大拇指和中指放在百會穴上,來回的按壓就可以。
按摩手法:端坐在椅子上,用手掌按摩頭頂中央的百會穴,每次按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摩50圈,每日2-3次,可以疏通經絡,提升督脈的陽氣。高血壓的朋友用此方法,每天堅持,可以使血壓穩定并降下來。對于低血壓患者,刺激百會穴可以起到升提血壓的作用。
叩擊法:用右空心掌輕輕叩擊百會穴,每次10下,可以保持心情舒暢,解除煩惱,消除思想顧慮。百會為諸陽之會,輕輕叩擊可以起到活血通絡的作用,當外感風寒出現頭疼或休息不好、失眠引起頭部脹痛時,可用此方法緩解。
點揉法:以一手的中指或食指附于百會穴上,先由輕漸重地按3-5下,然后再向左、向右各旋轉揉動30-50次。如果是體質虛弱或患有內臟下垂、脫肛等癥的朋友,開始按揉時動作要輕一些,以后逐漸加重,按摩的次數也可隨之增多。
溫灸療法:持扶陽罐溫灸該穴位,時間為三至五分鐘,讓罐體的溫熱、紅外線及磁場刺激該穴位,可預防頭昏頭痛、失眠、陽氣不足、神經衰弱等疾病。堅持每天溫灸,有保健長壽的功效。
針灸療法:平刺0.5~0.8寸;可灸。
百會穴的氣功保健方法有四:
其一是按摩法:睡前端坐,用掌指來回摩擦百會至發熱為度,每次108下。
其二是扣擊法:用右空心掌輕輕扣擊百會穴,每次108下。
其三是意守法:兩眼微閉,全身放松,心意注于百會穴并守住,意守時以此穴出現跳動和溫熱感為有效,時間約10分鐘。
其四是采氣法:站坐均可,全身放松,意想自己的百會穴打開,宇宙中的真氣能量和陽光清氣源源不斷地通過百會進入人體內,時間約10分鐘。
【穴位相關閱讀】
【免責忠告】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刪除;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,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