腰陽關穴
導讀:腰陽關穴歸屬督脈,有緩解治療腰骶痛、坐骨神經痛、月經不調、遺精、陽痿、帶下等作用,腰陽關穴的位置:腰部后正中線上,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,詳見本文圖解腰陽關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。
【腰陽關穴的準確位置圖】
【圖解腰陽關穴的位置】
【腰陽關穴的位置】位于人體腰部,當后正中線上,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。約與髂脊相平。
【穴位解剖】有腰背筋膜,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;有第4腰動、靜脈背側支,棘突間靜脈叢布有第4腰神經后支內側支。
點擊查看:同身寸法》》【1寸、2寸、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】
【穴名解說】
【腰陽關穴】經穴名。原名陽關。出《素問.骨空論》王冰注。近稱腰陽關。別名:脊陽關,背陽關。屬督脈。
【穴位含義】督脈的上行氣血中滯重的水濕在此沉降。
【名解】腰陽關。腰,穴在腰部也。陽,陽氣也。關,關卡也。腰陽關名意指督脈的上行氣血中滯重的水濕在此沉降于下。本穴物質為腰俞穴傳來的水濕之氣,在上行至本穴的過程中是散熱吸濕,至本穴后滯重的水濕之氣不能繼續上行,本穴如同督脈水濕上行的關卡一般,故名腰陽關。陽關、脊陽關名意與腰陽關同。
【氣血特征】氣血物質為滯重的水濕之氣。
【運行規律】冷降縮合后輸向腰之下部。
【功能作用】除濕降濁。
【腰陽關穴位的作用功效】
【主治病癥】腰骶痛、下肢麻痹、坐骨神經痛、月經不調、赤白帶下、遺精、陽痿等。
【作用功效】祛寒除濕、舒筋活絡。
【臨床運用】現代常用于治療腰骶部病變、坐骨神經痛、盆腔炎等。配腎俞、次髎、委中主治腰腿痛。
【穴位配伍】腰陽關穴配腰夾脊穴、秩邊穴、承山穴、飛揚穴治坐骨神經痛、腰腿痛;腰陽關穴配腎俞穴、次髎穴治腰脊痛、四肢厥冷、小便頻數。補腰陽關、腎俞、次髎、瀉委中治腰脊痛、四肢厥冷、小便頻數;配膀胱俞、三陰交治遺尿、尿頻。
【文獻摘錄】
《素問骨空論》:“灸脊中”王冰注:“是曰陽關”
《聚英》:“十六椎節大間,坐取之。”
【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】
【針刺方法】腰陽關穴,直刺0.5-1寸。
【艾灸方法】腰陽關穴,艾條灸5-15分鐘,腰陽關穴,艾炷灸3-7壯。
【按摩手法】用拇指指腹按揉腰陽關穴并做環狀運動,每次3分鐘。發現腰痛的時候,可以躺下來,趴著,用熱毛巾或者熱水袋,在腰陽關穴的位置熱敷,保持這個 部位的熱度,每次敷20分鐘到半小時即可。如果身邊沒有合適的物品的話,可以采用按摩的方式,用大拇指在腰陽關穴的位置打轉按摩,每次按揉100下,可以 很好的改善疼痛的癥狀。
【相關補充】腰扭傷:火針刺腰陽關、承山;心肌梗塞:刺激急性心肌梗塞后患者腰陽關穴,對心臟有保護作用。
【穴位相關閱讀】
【免責忠告】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刪除;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,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