筋縮穴
導讀:筋縮穴歸屬督脈,有緩解治療胃痛、背痛、脊強、四肢不收、癲狂、驚癇、抽搐、黃疸等作用,筋縮穴的位置: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,詳見本文圖解筋縮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。
【筋縮穴的準確位置圖】
【圖解筋縮穴的位置】
【筋縮穴的位置】位于人體背部,當后正中線上,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。
【穴位解剖】在腰背筋膜、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中;有第九肋間動脈后支,棘間皮下靜脈叢;布有第九胸神經后支內側支。
【層次解剖】筋縮穴下為皮膚、皮下組織、棘上韌帶、棘間韌帶。淺層主要布有第九胸神經后支的內側皮支和伴行的動、靜脈。深層有棘突間的椎外(后)靜脈叢,第九胸神經后支的分支和第九肋間后動、靜脈背側支的分支或屬支。
點擊查看:同身寸法》》【1寸、2寸、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】
【穴名解說】
【筋縮穴】出《針灸甲乙經》。屬督脈。筋泛指筋肉,縮有抽搐之意。穴當肝俞中央,考肝屬木,在體主筋,該穴主治狂癇瘈疭,痙攣抽搐諸疾,因名筋縮。
【穴義】督脈的天部水濕風氣在此散熱縮合。
【名解】筋,肝之所主的風氣也??s,收也,減也。筋縮名意指督脈的天部水濕風氣在此散熱縮合。本穴物質為中樞穴傳來的天部陽熱風氣,至本穴后此陽熱風氣散熱縮合,風氣的運行速度收而減慢,故名筋縮。
【氣血特征】氣血物質為天部緩行的水濕之氣。
【運行規律】吸熱后循督脈傳于至陽穴。
【功能作用】息風定志。
【筋縮穴位的作用功效】
【主治病癥】脊背強急,腰背疼痛,胃痛,癲癇,抽搐,腰背神經痛,胃痙攣,胃炎,癔病等。
【作用功效】息風定志、平肝熄風、寧神鎮痙。筋縮穴位于背部,在兩肝俞之間,肝主筋,故可治療筋攣拘急、四肢不收、胃痛。本穴屬督脈,其脈行于脊中,上貫人腦,故可治療脊強,癲癎。有鎮驚熄風、通絡止痙的作用。
【臨床應用】筋縮穴,現代常用于治療胃痙攣、胃炎、癲癇等。
【穴位配伍】筋縮穴配通里穴治癲癇;筋縮穴配角孫穴、瘛脈穴治小兒驚癇、瘛疭、角弓反張;筋縮穴配水道穴治脊強。配陽陵泉、行間,可熄風止痙、通絡止痛,主治筋攣拘急、四肢不收;配大敦、足三里,可疏肝理氣、和胃止痛,主治胃痛;配曲骨、陰谷、行間可化痰熄風,主治癲癎。
【相關記載】
《針灸甲乙經》:"狂走癲疾,脊急強,目轉上插","小兒驚癇加瘈疭。"
【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】
【療法原則】寒則先瀉后補或補之灸之,熱則水針或瀉針出氣。
【針刺方法】筋縮穴,斜刺0.5-1寸。
【艾灸方法】筋縮穴,艾條灸5-15分鐘,筋縮穴,艾炷灸3-5壯。
【按摩手法】以手指指腹或指節向下按壓,并作圈狀按摩。
【筋縮穴和至陽穴】是緩解胃痙攣的重要穴位,治療各種抽筋的病,針對胃痙攣急性的胃痛,按上兩三分鐘就好了。詳見:治療急性胃痙攣胃痛的穴位保?。▽<乙曨l講解)
【穴位相關閱讀】
【免責忠告】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刪除;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,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