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強穴
導讀:長強穴歸屬督脈,有治療便秘、痔瘡、腹瀉、腰疼、便血、脫肛等作用。長強穴的位置:尾骨尖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,詳見本文圖解長強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。
【長強穴的準確位置圖】
【圖解長強穴的位置】
【長強穴】位于尾骨尖端下,尾骨尖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。
【穴位解剖】有肛門動、靜脈分支。分布著尾骨神經后支及肛門神經。
點擊查看:同身寸法》》【1寸、2寸、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】
【穴名解說】
【長強穴】 Cháng qiáng?。―U1),經穴名。出《靈樞。經脈》?!肚Ы鹨健纷鏖L強。屬督脈。督脈之絡穴。別名:氣之陰郄、橛骨、氣郄、為之、骨骶。
【穴義】胞宮中的高溫高壓水濕之氣由此外輸體表。
(1)“長強穴”。“長”,長久也。“強”,強盛也。該名意指胞宮中的高溫高壓水濕之氣由此外輸體表。本穴為督脈之穴,其氣血物質來自胞宮,溫壓較高,向外輸出時既強勁又飽滿且源源不斷也,故名。
(2)“橛骨”。“橛”,船尾底骨也,亦稱龍骨,特點是強度大,此指穴內氣血為強勁之狀。“骨”,水也,此指穴內氣血為水濕之氣。橛骨名意指穴內氣血為強勁飽滿之狀。理同長強名解。
(3)“窮骨”。“窮”,盡也。“骨”,水也。窮骨名意指本穴的外輸氣血全部是天部之氣,無地部經水。本穴物質來自胞宮,其性高溫高壓,外出體表后全部化為天部的水濕之氣,地部經水如窮盡之狀,故名“窮骨”。
(4)氣之陰郄。氣之陰,氣化之氣的水濕也。郄,孔隙也。穴名之意指本穴外輸的氣血物質為由孔隙中輸出的細小水液。本穴位于尾骨端下,督脈的外輸氣血在體內為液態之水,出體表后才化為天部之氣,督脈的外輸之液細小,如從孔隙中輸出一般,故名氣之陰郄。
(5)“龜尾”,烏龜的尾巴也,既短又粗,不同于其它動物的尾巴既細又長,此指穴內氣血為強盛之狀。理同長強名解。
(6)“尾翠”。“尾”,尾巴也。“翠”,青綠色,肝之色也,此指穴內氣血的生發特性。尾翠名意指督脈的外輸氣血具有肝木的生發特性,不能上行更高的天部層次。
(7)“骨骶”。“骨”,水也。“骶”,骶骨也。骨骶名意指本穴物質為水濕之氣,位處骶骨之端。尾骶名意與骨骶同。
(8)督脈別絡。督脈,本穴位處督脈也。別,離別也。絡,聯絡也。督脈別絡之意指本穴外輸的陽熱之氣循絡脈傳向督脈其它各穴。
【氣血特征】氣血物質為胞宮外輸的高溫高壓水濕之氣。
【運行規律】擴散于督脈之外及循督脈上行。
【功能作用】向體表輸送陽熱之氣。
【長強穴位的作用功效】
1、緩解治療痔瘡、脫肛、泄瀉、痢疾、便秘、便血、腸炎、腹瀉、脫肛等;
2、緩解治療腰疼、脊強反折、腰脊、尾骶部疼痛等;
3、緩解治療癲狂、癃淋、陰部濕癢等;
4、按摩長強穴,可以增進直腸的收縮,使大便通暢,還能夠治療便秘,而且能迅速止腹瀉;
5、長時間堅持按壓長強穴,具有通任督、調腸腑的功效,對腸炎、腹瀉,痔瘡、便血、脫肛等疾病,都具有較好的療效;
6、長時間按壓長強穴,還對陰囊濕疹、引產、陽痿、精神分裂、癲癇、腰神經痛等病患,具有不錯的調理與改善作用。
【臨床應用】多用于治療腰神經痛、癔病、痔瘡、泄瀉、便秘等疾病。
【長強穴位配伍】長強穴配二白穴、陰陵泉、上巨虛穴、三陰交穴治痔瘡(濕熱下注型);長強穴配精官穴、二白穴、百會穴(灸) 治脫肛、痔瘡;長強穴配承山穴,有清熱通便、活血化瘀的功效,可以治療痔疾、便秘;長強穴配小腸俞穴,有行氣通腑、分清泌濁的功效,可以治療大小便困難、淋癥;長強穴配身柱穴,有行氣通督的功效,能治療脊背疼痛;長強穴配百會穴,有通調督脈、益氣升陽的功效,能治脫肛、頭昏。
【文獻摘要】《聚英》:足少陰、少陽結會,督脈別走任脈; 《銅人》:針入三分,抽針以太痛為度……灸然不及針;《圖翼》:一經驗治少年注夏羸瘦,灸此最效。
【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】
【治法原則】寒則補之灸之,熱則瀉針出氣。
【按摩療法】俯臥,雙腳稍稍分開,用手指揉、按壓長強穴,每次揉4分鐘,雙手交替按摩。每日2次。
【日常保健】患者俯臥,雙腳稍稍分開,用手指揉、按壓此穴,每次揉4分鐘,雙手交替按摩。每日2次。
【針灸療法】緊靠尾骨前面斜刺,針尖向上與骶骨平行刺入長強穴0.5~1寸。不得刺穿直腸,以防感染,不灸。
【艾灸療法】另有記載:艾炷灸3-7壯;或艾條灸5-15分鐘。
【研究進展】
經閉,取長強,刺1寸,用強刺激,瀉法,留針20分鐘,5分鐘行針1次。
嬰幼兒腹瀉:取長強,刺5~8分,小幅度快速捻轉2分鐘左右出針,每日1次。
肛裂:長強穴埋腸線。
痔瘡:配承山,留針30分鐘,每10分鐘行針1次,隔日1次。
癲癇:長強穴埋腸線,4周后行第2次埋線,6次為1療程。
【穴位相關閱讀】
【免責忠告】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刪除;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,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