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堂穴
導讀:印堂穴歸屬督脈,有清頭明目、通鼻開竅,治療高血壓、失眠、鼻炎、感冒精神乏力等作用。印堂穴的位置:兩眉頭間連線與前正中線之交點處,詳見本文圖解印堂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。
【印堂穴的準確位置圖】
【圖解印堂穴的位置】
印堂穴位于前額部,當兩眉頭間連線與前正中線之交點處。
印堂穴的準確位置:兩眉頭連線的中點(就像印度婦女點吉祥痣的地方)
【穴位解剖】穴下有皮膚、皮下組織和降眉間肌。皮膚由額神經的滑車上神經分布。肌肉由面神經的顳支支配,血液供應來自滑車上動脈和眶上動脈的分支及伴行同名靜脈。
點擊查看:同身寸法》》【1寸、2寸、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】
【穴名解說】
印堂穴,經外穴名,隸屬:經外奇穴。出《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》。別名:曲眉(唐代《千金翼方》);光明(唐代《新集備急灸經》)。
在降眉間肌中;布有額神經的分支滑車上神經,眼動脈的分支額動脈及伴行的靜脈。
印堂穴又名曲眉穴,位于兩眉頭連線的中點。取穴時用左手拇,食兩指將印堂穴局部皮膚捏起,右手持針快速由上向下(鼻尖)方向平刺0.5寸左右。施捻轉提插手法,針感以局部酸脹或向鼻部放散者為佳??捎冒?、埋針、透刺、三棱針點刺出血等法。本穴有安神定驚、醒腦開竅、寧心益智、疏風止痛、通經活絡之功。
印堂穴是人體三大經絡的匯集之地。分別是:起于內眼角的足太陽膀胱經;起于鼻旁的足陽明胃經;從印堂正中穿過的任脈。膀胱經主宰人體的陽氣,胃經主宰血氣,任脈則主宰人一身之陰。印堂匯集了人的陽氣、血氣、陰氣所以它的狀況好壞與我們的健康有莫大的關聯。
【印堂穴位的作用功效】
1、治療頭痛、頭暈、前頭痛、目眩、目赤腫痛、三叉神經痛、眼部疾病等
2、治療鼻塞、流鼻水、鼻炎、鼻部疾病等
3、治療高血壓、失眠、精神乏力等
【作用功效】清頭明目,通鼻開竅。
【印堂穴位配伍】印堂穴配攢竹穴、絲竹空穴、四白穴、太陽穴治療目痛;印堂穴配迎香穴、合谷穴、風府穴、魚際穴治鼻塞;印堂穴配上星穴、曲差穴、風門穴、合谷穴治鼻淵;印堂穴配太陽穴、風池穴治頭痛;印堂穴配攢竹穴治頭重;印堂穴配絲竹空穴、頭維穴治眩暈;印堂穴配中沖穴、百會穴、大敦穴、合谷穴治中風不省人事;印堂穴配支溝穴、足三里穴治產后血暈。
角弓反張痧:印堂穴配百會穴、天庭穴、唇中央穴、中脘穴、天拜骨穴(《痧驚合璧》)。
兩眉角痛不已:印堂穴配后溪穴、攢竹穴、陽白穴、合谷穴、頭維穴(《針灸大全》)。
舌尖生疔:印堂穴配中指尖穴、頸百勞穴、承漿穴、少沖穴、少府穴(《刺療捷法》)。
【文獻摘錄】
《素問:刺瘧篇》∶刺瘧者,必先問其病之所先發者,先刺之。先頭痛及重者,先刺頭上兩額兩眉間出血。
《新集備急灸經》∶患大風病,兩眉中名光明穴,灸隨年。
《玉龍經》∶子女驚風皆可治,印堂刺入艾來加。印堂,在兩眉間宛宛中,針一分,沿皮先透左攢竹,補瀉后轉歸元穴,退右攢竹,依上補瀉,可灸七壯。
【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】
穴位按摩手法:用中指或食指按揉迎香穴半分鐘,輕度 的急性鼻炎按揉半分鐘后就會感覺鼻子已經通了。然后按揉的中指繼續向上推經過鼻根,推到印堂穴反復的上下按揉,速度可以快一點,讓鼻腔發熱,一般做個五六 十次就可以了。這樣就把迎香穴和印堂穴一起按揉了,也可以迎香穴按揉半分鐘后再單獨按揉印堂穴。接著再從印堂穴反復交際的按揉到發際,不停的按。詳情點擊:治療鼻炎的穴位按摩及偏方》》
臨證功效探微如下:
1、有安神益智定驚熄風之功《扁鵲神應針灸玉尤經》云:子女驚風皆可治,印堂刺入艾來加印堂,在兩眉間宛宛中,斜一分沿皮先透左攢竹行補瀉后,轉歸元穴,退右攢竹,依上補瀉,可灸七壯。”《針灸大成》有“印堂一穴,在兩眉中陷中是穴。針一分,灸五壯。治,驚風。的記載。
2、有祛風活絡通竅止痛之效風為陽邪,其性輕揚,鯔頂之上,惟風可到。“傷于風者,上先受之。”故風邪之為病,多表現為頭部癥狀,如頭痛、鼻塞流涕、眩暈、面癱、鼻部癤腫等癥,皆可針印堂以散頭部風邪而通竅止痛。
3、有調和陰陽暢達氣機之用印堂穴位于督脈之上,且督脈與任脈相通,而任督二脈對十二經脈起著維系與溝通作用。因此,針灸印堂穴不但能治頭部請癥,且能通調十二經脈之氣,對全身均起著調整作用。凡眩暈耳鳴,頭痛腦脹、子癇、產后血暈、急性腰扭傷等病證。針印堂穴能使陰陽協調,氣機暢達而使病愈。對高血壓患者,以三棱針點刺印堂、太陽穴,每穴放血5~10滴,配刺合谷、太沖,可使患者頭痛頭暈癥狀立即減輕,血壓逐漸降至正常范圍治產后血暈,灸印堂、百會、足三里、療效顯著。印堂能調和陰陽。通竅蘇厥;足三里和中補氣;百會升舉陽氣,氣旺則能生血,氣血充盛,則產后血暈自愈。對急陛腰扭傷,針印堂穴,強刺激,行針的同時令患者做腰部俯仰轉側的動作,可使氣機暢達,經氣通調,起到針刺止痛的效果。
4、體會印堂穴雖屬于經外奇穴,但實位于督脈循行路線之上,針刺印堂穴,可推動督脈氣血的運行,故可治督脈所過部位的病證,如頭痛、鼻淵、急性腰扭傷等。印堂穴與督脈相通,督脈入于脯,故本穴有較好的鎮驚止眩、通竅蘇厥、寧心安神之效。對于急、慢驚風、癲癇、眩暈、小兒夜啼等病證有很好的療效。
按摩印堂穴的手法:
按摩方法一:按摩時將中指放在印堂穴上,用較強的力點按10次。然后再順時針揉動20-30圈,逆時針揉動20-30圈即可。
按摩方法二:右手的中指伸直,其他手指彎曲,將中指的指腹放眉中心處,用指腹揉按穴位,用力適度,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,每次大約2~3分鐘。也可采用右手拇指、食指捏起兩眉間的皮膚稍向上拉的方法,每日早晚各提拉50~100次。
經常按摩印堂穴可增強鼻粘膜上皮細胞的增生能力,并能刺激嗅覺細胞,使嗅覺靈敏。還能預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。
【針灸療法】向下平刺印堂穴0.3-0.5寸,或三棱針放血,可灸。
【穴位相關閱讀】
【免責忠告】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刪除;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,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