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曲穴
導讀:商曲穴歸屬足少陰腎經,有緩解治療腹脹腹痛、腹中積聚、食欲不振、泄瀉、便秘等作用,商曲穴的位置:臍中上2寸,前正中線旁開0.5寸,詳見本文圖解商曲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。
【商曲穴的準確位置圖】
【圖解商曲穴的位置】
【商曲穴的位置】位于人體的上腹部,當臍中上2寸,前正中線旁開0.5寸。在腹直肌內緣,有腹壁上下動、靜脈分支;布有第九肋間神經。
【取穴方法】取仰臥位,在腹白線與肚臍水平線的交叉處,旁開0.5寸處(半橫指),再向上量約2橫指處,按壓有酸脹感?;颍貉雠P位,在肓俞上2寸,下脘(任脈)旁開0.5寸處取穴。
【穴位解剖】穴下為皮膚、皮下組織、腹直肌鞘及鞘內腹直肌、腹橫筋膜、腹膜下筋膜。皮膚由第八、九、十肋間神經的前皮支分布。腹直肌鞘前、后層在腹直肌內側緣合,向內移行腹白線。穴位深部,腹腔內相對應器官有大網膜、小腸,胃充盈時,可達此穴深面。
點擊查看:同身寸法》》【1寸、2寸、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】
【穴名解說】
【商曲穴】經穴名。出《針灸甲乙經》。屬足少陰腎經。沖脈、足少陰之會。 別名:高曲穴,商谷穴。
【穴位含義】腎經沖脈氣血在此吸熱后緩慢上行。
(1)“商曲穴”。“商”,漏刻也。“曲”,隱秘也。該穴名意指腎經沖脈氣血在此吸熱后緩慢上行。本穴物質為肓俞以下各穴上行的水濕之氣,至本穴后散熱冷縮,少部分水氣吸熱后特經上行,如從漏刻中傳出不易被人覺察,故名。
(2)“高曲”。“高”,高處也,天部之氣也。“曲”,隱秘也。高曲名意指腎經沖脈的水氣在此吸熱后緩慢上行。理同商曲名解。
(3)“商谷”。“商”,漏刻也。“谷”,兩山所夾空隙也。商谷名意指本穴周范圍內的寒濕水氣吸熱后皆由本穴上行。
(4)沖脈足少陰之會。本穴物質既有腎經氣血又有沖脈氣血,故為沖脈足少陰之會。
【氣血特征】氣血物質為溫性水氣。
【運行規律】循腎經橫傳石關穴。
【功能作用】運化水濕,清熱降溫。
【商曲穴位的作用功效】
【主治病癥】腹脹腹痛、腹中積聚、食欲不振、泄瀉、便秘、痢疾、胃炎、胃下垂、消化不良等。
【作用功效】商曲穴,消積止痛、健脾和胃(調腸胃)。
【古代記述】腹中積聚、腹痛、腹脹、不嗜食、大便或泄或閉、目赤痛。
【近人報道】胃痙攣、胃火、胃下垂。
【臨床應用】現代常用于治療胃炎、腸炎、便秘等。
【商曲穴位配伍】商曲穴配大腸俞穴、天樞穴緩解治療泄瀉、痢疾;商曲穴配中脘穴、大橫穴緩解治療腹痛、腹脹;商曲穴配支溝穴緩解治療便秘
【穴位方例】癖塊:中脘、建里、石關、商曲。
【文獻摘要】《針灸甲乙經》:“沖脈、足少陰之會。腹中積聚,時切痛。”;《針灸聚英》:“目赤痛從內眥始。”
【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】
【治法原則】寒則點刺出血或先瀉后補,熱則補之。
【按摩療法】用大拇指按揉商曲穴100~200次,每天堅持,能夠治療腹痛。
【艾灸療法】用艾條溫和灸商曲穴5~20分鐘,每日一次,可以改善腹中積聚、冷痛等疾病。
【刮痧療法】用面刮法從上向下刮拭商曲穴3~5分鐘,隔天一次,可以緩解泄瀉、便秘等。
【針灸療法】直刺商曲穴0.5-0.8寸。
【注】商曲穴經屬:足少陰腎經,系足少陰與沖脈之會。擊中后,沖擊肋神經和腹壁動脈、震動腸管,傷氣滯血。
【穴位相關閱讀】
【免責忠告】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刪除;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,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