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巨穴
導讀:大巨穴歸屬足陽明胃經,有緩解治療腹痛、腹瀉、小腹脹滿、小便不利等作用,大巨穴的位置:臍中下2寸,距前正中線2寸,詳見本文圖解大巨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。
【大巨穴的準確位置圖】
【圖解大巨穴的位置】
【大巨穴】位于下腹部,當臍中下2寸,距前正中線2寸。(即:石門穴旁開2寸處,當天樞下2寸。)
【取穴方法】取穴時,可采用仰臥的姿勢,大巨穴位于人體的下腹部,從肚臍到恥骨上方畫一線,將此線四等分,從肚臍往下四分之三點的左右三指寬處,即為大巨穴。
【穴位解剖】當腹直肌及其鞘處;有第十一肋間動、靜脈分支,外側為腹壁下動、靜脈;布有第十一肋間神經(內部為小腸)。
【深度解剖】穴下為皮膚、皮下組織、腹直肌鞘前層、腹直肌、腹直肌鞘后層、腹橫筋膜、腹膜下筋膜、(腹膜壁層)。皮膚由第10、11、12肋間神經的前皮 支分布。腹直肌鞘包裹腹直肌,可分為前層和后層。前層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內斜肌前葉形成,后層由腹內斜肌后葉和腹橫肌腱組成。在臍下4.5厘米處,后層的 鞘轉移至前層,以加強鞘的前壁,而該處以下的腹直肌鞘后層缺少,由于腱膜的中斷,下緣形成一弓狀游離緣,稱半環線。半環線以下的腹直肌后面,僅為增厚的腹 橫筋膜(腹內筋膜的一部分)。穴位下相對應的器官是大網膜、小腸。
點擊查看:同身寸法》》【1寸、2寸、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】
【穴名解說】
【大巨】經穴名。出《針灸甲乙經》。別名腋門。屬足陽明胃經。
【穴義】胃經經水在此形成寬大的水道。
(1)大巨。二詞合解,指穴內氣血物質所占據的區域為大為巨。本穴物質為外陵穴傳來的地部水液,其下傳之水為脾土中的外滲之水,來源及流經區域巨大,如同巨大的淺溪,故名大巨。
(2)腋門、液門。腋,通液。液,地部水液也。門,出入的門戶也。腋門、液門名意皆指本穴為胃經經水出入的門戶。理同大巨名解。
【氣血特征】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。
【運行規律】循胃經下傳水道穴。
【功能作用】傳輸胃經水液。
【大巨穴位的作用功效】
【主治病癥】腹痛、腹瀉、小腹脹滿、小便不利、疝氣、遺精、陽痿、早泄等。
【作用功效】大巨穴,調腸,利氣,固腎氣。
【相關記載】大巨穴主治,消化系統疾?。盒「姑洕M,闌尾炎,腸炎,腸梗阻,便秘,腹痛;泌尿生殖系統疾?。盒”悴焕?,尿潴留,膀胱炎,尿道炎,睪丸炎,遺精,陽萎,疝氣:其它:痛經,不孕,失眠,四肢倦怠,失眠,尿閉,善驚,煩渴,陰下縱。
【臨床運用】現今常用于治療腹直肌痙攣,腸梗阻,膀胱炎,尿潴留等。
【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】
【治法原則】寒則點刺出血或補而灸之,熱則瀉針出氣。
【針刺方法】大巨穴,直刺1-1.5寸。
【艾灸方法】大巨穴,艾條灸5-15分鐘,艾炷灸3-7壯。
【日常保健】經常按摩大巨穴有助預防便秘。每天可以用熱毛巾熱敷大巨穴,同時進行按摩,能夠促進腸道蠕動,提高腸道功能,有助緩解和預防便秘。
【穴位相關閱讀】
【免責忠告】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刪除;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,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