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門穴
導讀:關門穴歸屬足陽明胃經,有緩解治療腹痛、腹脹、腸鳴、泄瀉、身腫等作用,關門穴的位置:臍中上3寸,距前正中線2寸,詳見本文圖解關門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。
【關門穴的準確位置圖】
【圖解關門穴的位置】
【關門穴】位于上腹部,當臍中上3寸,距前正中線2寸。
【取穴方法】仰臥位,在臍上3寸,建里穴(任脈)旁開2寸處取穴。
【穴位解剖】當腹直肌及其鞘處;有第八肋間動、靜脈分支及腹壁上動、靜脈分支;布有第八肋間神經分支(內部為橫結腸)。
點擊查看:同身寸法》》【1寸、2寸、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】
【穴名解說】
【關門穴】出《針灸甲乙經》?!肚Ы鹨矸健纷麝P明。屬足陽明胃經。
【穴義】胃經中的脾土物質在此屯駐。
(1)關門。關,關卡也。門,出入的門戶也。關門名意指胃經中的脾土物質在此屯駐。本穴物質為梁門穴傳來的地部經水,其水為滿溢之水,量小,但因其由上而 下,故有脾土微粒隨水而下。經水傳至本穴后,由于受腹內部的外散之熱及胃經區域自身之熱,經水氣化為枯竭之狀,脾土物質隨之屯駐,如被關卡一般,故名關 門。
(2)關明。關,關卡也。明,明白可見也。關明名意指胃經中運化的脾土微粒明白可見。本穴物質為梁門穴傳來的地部經水,受腹部外傳之熱后而不斷氣化,水液氣化干涸后隨經水沖行的脾土微粒變得清楚可見,故名關明。
【氣血特征】氣血物質為脾土微粒及地部經水。
【運行規律】脾土微粒屯留穴周內外,經水則循胃經下行。
【功能作用】固化脾土。
【關門穴位的作用功效】
【主治病癥】腹痛、腹脹、腸鳴、泄瀉、納呆、身腫等。
【臨床運用】現代用于治療急慢性胃炎。
【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】
【治法原則】寒則補而灸之,濕熱則瀉針出氣。
【按摩方法】用一手食、中指指端分開對按兩側關門穴10次。
【艾灸方法】艾炷灸3-7壯;或艾條灸5-15分鐘。
【針刺方法】關門穴,直刺0.8-1.2寸。
【穴位相關閱讀】
【免責忠告】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刪除;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,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