勞宮穴
導讀:勞宮穴歸屬手厥陰心包經,有提神醒腦、清心安神,助睡眠等作用;勞宮穴的位置:中指及無名指往下延伸交會的凹陷處,詳見本文圖解勞宮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。
【勞宮穴的準確位置圖】
【圖解勞宮穴的位置】
勞宮穴的位置:中指及無名指往下延伸交會的凹陷處。(即:在手掌心,當第2、3掌骨之間,偏于第3掌骨,握拳屈指時,中指點于掌心的位置。)在手掌有兩條比較大的掌紋相交成“人”字形,沿中指中線向手掌方向延伸,經過“人”字相交點的下方區域,這個重合的地方就是勞宮穴。
【穴位解剖】在第2、3掌骨之間,下有掌腱膜、指淺、深屈肌腱,深部為第1掌間骨間肌和第2骨間背側??;布有手掌側靜脈網、指掌側總動脈、指掌側固有動脈;布有正中神經掌支、指掌側固有神經、尺神經的掌深支、掌淺弓及其分支。
點擊查看:同身寸法》》【1寸、2寸、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】
【穴名解說】
【勞宮穴】 Láo gōng(PC8),經穴名。出《靈樞·本輸》。屬手厥陰心包經。滎(火)穴。別名:五里穴、掌中穴、鬼路穴。
【穴位含義】心包經的高熱之氣在此帶動脾土中的水濕氣化為氣。
1、“勞宮穴”,“勞”,勞作也;“宮”,宮殿也,指心包經的高熱之氣在此帶動脾土中的水濕氣化為氣。本穴物質為中沖穴傳來的高溫干燥之氣,行至本穴后,此高溫之氣傳熱于脾土使脾土中的水濕亦隨之氣化,穴內的地部脾土未受其氣血之生反而付出其濕,如人之勞作付出一般,故名。
2、“五里穴”。“五里”,指穴內氣血場的履蓋范圍如五里之廣也,無它意。
3、“鬼路穴”。“鬼”,與天相對,指地部。“路”,道路也。鬼路名意指穴內氣血來自于地部。本穴物質主要為脾土中所含水濕的氣化之氣,氣血物質是來自地部,故名“鬼路”。
4、掌中。掌中名意一指本穴位于手掌,二指穴內氣血來自掌中。理同勞宮名解。
5、心包經滎。滎,極小的水流也。本穴的氣血變化不光是脾土中的水濕氣化為氣,天部的水濕之氣亦同時散熱冷降,冷降之液形成極小的水流,故為心包經滎穴。
6、本穴屬火。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。本穴氣血的主要變化是脾土中的水濕氣化為氣,此氣性干燥,隨中沖穴傳來的熱燥之氣直上天之天部,表現出火的炎上特征,故其屬火。
【氣血特征】氣血物質為高熱水氣,較干燥。
【運行規律】吸熱脹散并上行于天部。
【功能作用】散熱燥濕。
【勞宮穴位的作用功效】
【主治病癥】昏迷,暈厥,中暑,嘔吐,心痛,心悸,癲狂、癇,口瘡,口臭。中風,善怒,發熱無汗,兩便帶血,胸脅支滿,黃疸。心絞痛等。
【作用功效】提神醒腦、清心安神,助睡眠。
勞宮穴,最初稱“五里”,后又名“掌中”,最后因“手任勞作,穴在掌心”而定名為勞宮穴。勞宮穴有內外之分,與內勞宮穴相對的手背面為外勞宮穴。勞宮穴,屬手厥陰心包經穴,為心包經之“滎穴”。配五行屬火,火為木子。所以,取勞宮穴治療可清心熱,瀉肝火。故由肝陽上亢、化生風和上撓心所造成的中風,或心神志病癥均可治療。勞宮穴治療風火牙痛療效甚捷。勞宮穴有凋血潤燥,安神和胃,通經祛濕,熄風涼血之功效。
勞宮穴五行屬火,具有清心火,安心神的作用,用于治療失眠、神經衰弱等癥。勞宮還具有治療手掌多汗癥的作用。汗為心之液,而在手掌心主要有兩個穴位,一個是少府穴,握拳時,小指指尖處,屬于手少陰心經,五行也屬于火,另一個就是勞宮穴。這兩個穴位分屬心經和心包經,而心包經的癥狀其實也是心經的癥狀,心臟一共有兩條經脈可能與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有關。
汗液為心火動心陰,在手掌蒸騰而出,人在緊張、焦慮時,手心出汗明顯,在中醫屬于心神不安,心火妄動,因此勞宮和少府穴具有緩解出汗癥,刺激時以拇指按壓與勞宮穴,其余四指置于手背處,拇指用力按壓揉動,約30秒~1分鐘即可,少府穴操作方式相同。
心火妄動,心神不安,往往是陰虛火旺的表現,即腎陰不足,導致陰虛火旺,有的病人表現為陰虛內熱,最常見的癥狀之一是五心煩熱,心煩不安,心情難以平靜下來,手心腳心發熱感,有人有向外冒火的感覺。晚上睡覺的時候,天冷的時候也喜歡放在被子的外面。手心加腳心再加心,稱之為五心。五心煩熱的時候除勞宮和少府外,還得再加上腳心的涌泉穴。
經常按壓手心勞宮穴,有強壯心臟的作用。其方法是:用兩手拇指互相按壓,亦可將兩手頂于桌角上按勞宮穴,時間自由掌握,長期堅持可使心火下降。促進睡眠法:中醫認為失眠多是心腎不交,水火不濟所致。 平均每晚臨睡前半小時,先擦熱雙手掌,右掌按摩左涌泉,左掌按摩右涌泉各36次,可促進睡眠,使心火下降,腎水上升,則水火既濟,心腎相交。
【臨床應用】現代常用于治療:昏迷、中暑、癔病、口腔炎等。勞宮穴配水溝穴、十宣穴、曲澤穴、委中穴治療中暑昏迷;勞宮穴配金津穴、玉液穴、內庭穴,治療口瘡、口臭。
【糖尿病患者自我按摩療法】按摩勞宮穴的手法采用按壓、揉擦等方法,左右手交叉進行,每穴各操作10分鐘,每天2-3次,不受時間、地點限制。也可借助小木棒、筆套等鈍性的物體進行按摩。
【點壓勞宮穴 治療血壓驟升癥】高血壓患者可因生氣、暴怒或激動使血壓急劇上升,此時,可按壓勞宮穴,用大拇指從另一只手的勞宮穴開始按壓,逐個按到每個指尖,左右手交替按壓。按壓時要保持心平氣和、呼吸均勻。按壓后突然升高的血壓可得到緩解。
【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】
【治法原則】寒則補之,熱則瀉之。
【按摩手法】右手拇指指腹點按于左手勞宮穴上,按而揉之,使穴位產生局部酸脹痛感,并活動左手手指,以加強指壓的感覺,再指腹輕揉局部放松。左右交替,反復操作,每次約10分鐘,每日1-2次。
【針灸療法】直刺0.3-0.5寸,針灸時,禁灸。針刺時較痛,年老體弱者及孕婦慎用。
【艾灸療法】艾炷灸3壯;或艾條灸3-5分鐘。
【穴位相關閱讀】
【免責忠告】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刪除;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,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