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宗穴
導讀:天宗穴歸屬手太陽小腸經,有豐胸美乳、治療肩膀酸痛、五十肩、氣喘等作用。天宗穴的位置:位于肩胛部,當岡下窩中央凹陷處,詳見本文圖解天宗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。
【天宗穴的準確位置圖】
【圖解天宗穴的位置】
天宗穴位于肩胛部,當岡下窩中央凹陷處,與第四胸椎相平(左手搭上右肩,左手掌貼在右肩膀二分之一處,中指指尖位置即是)。
【穴位解剖】在岡下窩中央岡下肌中;有旋肩胛動、靜脈肌支;布有肩胛神經。
點擊查看:同身寸法》》【1寸、2寸、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】
【穴名解說】
天宗穴 Tiān zōng(SI11),出處《針灸甲乙經》、《靈樞·經脈》,屬:手太陽小腸經。作用:散風、舒筋、止痛。
“天宗穴”,“天”,穴內氣血運行的部位為天部也。“宗”,祖廟、宗仰、朝見之意。該穴名意指小腸經氣血由此氣化上行天部。本穴物質為臑俞穴傳來的冷降地部經水,至本穴后經水復又氣化上行天部,如向天部朝見之狀,故名“天宗穴”。
【穴位含義】小腸經地部經水在此氣化上行天部。
【氣血特征】天宗穴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及經水氣化的天部之氣
【運行規律】由本穴循天部層次上行頭頸。
【功能作用】生發陽氣。
【天宗穴位的作用功效】
1、治療肩膀酸痛、五十肩、氣喘、乳癰、肩部疾病等;
2、緩解肩關節周圍肌肉勞累、促進氣血運行,豐胸美乳、對于預防乳腺增生效果很好。
【作用功效】舒筋活絡, 理氣消腫。
【臨床運用】現代常用于治療肩胛部疼痛、肩關節周圍炎、慢性支氣管炎等。
【天宗穴位配伍】天宗穴配肩外俞穴治肩胛痛;天宗穴配膻中穴、足三里穴治乳癰;天宗穴配秉風穴主治肩胛疼痛。
【文獻摘錄】
1)《針灸甲乙經》∶肩重,肘臂痛,不可舉,天宗主之。
2)《外臺秘要》∶胸脅支滿,搶心咳逆。
3)《針灸大成》∶肩臂酸疼,頰頷腫。
4)《銅人腧穴針灸圖經》∶肩胛痛,臂肘外后廉痛,頰頷腫。
5) 《外科大成》∶頂疽。
【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】
【療法原則】寒則補之灸之,熱則瀉之或水針。
【按摩天宗穴的手法】用雙手,由頸下過肩,以中指的指腹按揉天宗穴位,如果可以正坐或者俯臥,可以請他人用雙手大拇指的指腹垂直按揉穴位,穴位處有脹、酸,痛感,先左后右,每次各按揉穴位大約1—3分鐘,也可以雙側穴位同時按揉。刮痧也是可以的。
【針灸療法】直刺或斜刺天宗穴0.5~1寸,局部酸脹,針感穿過肩胛傳導至手指。遇到阻力不可強行進針。
【艾灸療法】艾炷灸或溫針灸天宗穴3~5壯,艾條灸天宗穴10~15分鐘。
【穴位相關閱讀】
【免責忠告】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刪除;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,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.